Page 126 - 建功高中25周年專刊-電子書
P. 126

社會科


                  ■ 一堂「歷史學探究與實作」課


                    在 108 課綱下的探究與實作是一門令教師、學生聞風喪膽的新課程,筆者
                  在想:如果我們最後終究要在前往 108 課綱的路上,現在與其逃避、抱怨,不
                  如換個角度想,是否有什麼課程設計是能夠讓教師發揮專業與創意、學生也願
                  意接納並學習、雙方一起攜手向目的地前進?
                    上一堂「歷史學探究與實作」課,筆者最終的目標是要求學生寫作小論文。
                  然而,小論文不是說寫就寫得出來,它有一定的格式、方法與步驟,過程中需
                  運用各種引導、啟發。因此,筆者在每週兩節課的情況下,安排了在課程前半
                  部(第一節)是學習單搭配研究方法,後半部(第二節)則是撰寫小論文,並
                  在學期結束前,讓學生上臺報告並繳交其最後整理的學期成果。
                    筆者設計了一系列的學習單,皆有其目的,例如讓學生在查找資料中了解
                  自己的興趣,這可確定自己想要投稿的類別;利用訪談家中長輩中理解家族史
                  的脈絡,進而建立數位或紙本檔案,這有助於把研究成果傳承給後代;在探索
                  維基百科的真假中,我們利用此來探索自己有興趣的事物,並評斷維基百科的
                  真實性。查核一位歷史人物的條目摘要是否有切中要點?分成哪幾部分探討該
                  人物呢?這可比較與分辨史料的真實性,亦能作為小論文研究架構及參考文獻
                  的基礎延伸等等。這種活動不僅提高了我們的資訊素養,也讓我們學會了如何
                  批判性地看待網路資訊。
                    學生透過自己動手勤找資料的過程中,參與歷史的實踐,深入了解過去的
                  種種面貌,使得歷史不只是在書本中,更在個人的生活中活了起來。以下筆者
                  將實施一學期的課程中所安排的活動分享如下:

                  一、閱讀與表達

                  (一)個人成長時間線:
                    我們使用時間線來視覺化自己從
                  出生到現在的重要生活事件,這堂課
                  不僅僅是關於記住年代和事件,還幫
                  助我們理解自己的成長過程如何與更
                  大的歷史脈絡相互影響。老師透過這
                  個作業了解學生所關注的大事是哪些
                  面向?經濟恐慌、疫情、外交、運動
                  賽事。3C 產業……等等,內容包羅萬
                  象;學生也透過這個活動立足台灣,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▲個人成長時間線
                  放眼世界。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▲個人成長時間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▲個人成長時間線




     124
   121   122   123   124   125   126   127   128   129   130   13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