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1 - 建功高中25周年專刊-電子書
P. 11

時間證明這是大趨勢走向、是先鋒,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的作為,今天的時空環境使建功可能
                   開全國風氣之先,做教育的領頭羊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由下 而上,創新教育。校內已有相當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建 功校長 遴 選制度亦是 實 踐公                     規模的教師群與班級數,可以有一個
                   平 透 明 的 創舉。傳 統 校 長多 是官 派                    「前瞻探索小組」思考長期校務發展
                   任命,即便到九十年代,校長遴選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計畫,構想 二十五年後,教育 現場會
                   不乏幕後的安排。然而,建功校長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有什 麼 新 可能?哪 些 事情 是 必 然 而
                   產生,是建功遴選委員會基於共同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未 然?課程設計、教學 模式、教師遴
                   念,由教師、市政府、家長,以及社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選 等 面向能 有 哪 些轉 變?學 校 予以
                   公正 人 士 組 成 委 員會,一如遴 選 大                     討 論成 形,由下而上,主動 發 動,爭
                   學 校 長。委 員們 與 其 他 縣 市 家長協                    取 獲 得市 政 府的 認 同,獲 得 編列 預
                   會聯繫推薦優秀人選、主動拜訪、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算 經 費、協 助 溝 通 和 說 服 上 級 等 支
                   說參選。即使當時建功校舍不全、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持,擘劃下一個時代教育理想,設法
                   方財政經費挹注有限、科學園區仍未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實踐。建功「想人 所未想;做人 所未
                   具備全球知名度,但這些校長候選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做」,運用新的科 技、透 過各種 數位
                   仍抱持對建功的藍圖想像,放棄都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工具、網路、AR、VR、結 合 AI、增加
                   名校的任職,前來參加遴選。在各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國際化連結。教師們如同探險隊,探
                   方政府轄下,建功能夠落實主動、公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索未來世界可能的樣貌:課程樣貌的
                   正、客觀的遴選實非易事,於當時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不 同 與 改 變?如 何借力 使 力 運 用科
                   經做 到 極 致,這也成 為 標竿性 的 影                      技新助手?透過許多發想合作,掌握
                   響,為後來各校所取法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未 來性。二十五年 前的當時,掌握 到

                   立足歷史 展望未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未 來,形塑了今日;以今日遠 見 未 來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並積極實踐,就能掌握明日的來臨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王羲 之曾 說:「後 之視 今,亦 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時代的挑戰不減反增,由上而下
                   今之視昔」。二十五年前建 功所做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的政策窒礙難行時,由下而上的改變
                   事皆為當時聞所未聞、獨具開創性,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思維就應蘊而生。凡存在的,必有其
                   但二十五年之後的今天視之,這些措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合理性,現狀之所以形成,也是植基
                   施 已 成 為 普 遍 作 法。如 果 我 們現 在                  於既 有 的 脈 絡。想要 脫 離今 天 這個
                   能夠發想二十五年後的教育、如何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脈絡,一定要有未來的想像和規劃,
                   育未來所需的人才,我們將能再度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旦 所假 設 的未 來 性 是 充 實 的,就
                   為大家永遠記得的領頭羊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有可能打破現狀,產生新的作為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六 都之 外,最 重要 的 城市 就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深 願 建 功高中 積 極 預備未 來,
                   新竹。現在的新竹較二十五年前的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新思維,把教育指向未來,透過集
                   件更 好,建功 位 在 新 竹 之心 的 地緣                     思廣益,開發可能,做些不一樣的事
                   優勢,有著得天獨厚的機會,能帶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情,開創教育的新方向,創造下一個
                   與 周邊 的 科 技 單位 團 體 企 業、家長                    二十五年。
                   和老師群之間的資源連結,例如:教
                   學的資源、新的校園發想,由教師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訪撰者 / 湯繡禧 於 112 年 10 月 23 日採訪 )
                   領專案,發展出種種可能性。相對於
                   二十五年 前 的建 功 是市府由上而 下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9
   6   7   8   9   10   11   12   13   14   15   16